AI创作的科幻小说获奖,专家称AI写作令人震撼

近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在其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消息称,他使用AIGC写作的科幻小说《机忆之地》在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这是AI史上第一次获得文学奖。

AI创作的科幻小说获奖,专家称AI写作令人震撼

沈阳表示,经过组委会评委讨论同意,这篇AI写作的科幻小说匿名混在其他作家作品中参与评选,6名评委中的5名不知道这篇小说是AI创作而成。“我们经过几十次的提示语之后,从笔名、标题、正文到配图,内容100%都是AI写作而成。文学风格指定AI使用卡夫卡风格。”沈阳同时表示,团队会将详细创作过程公布,让每一个愿意学习和复刻的人都能使用AI写出好作品。

新黄河记者从沈阳教授处获得了这份《机忆之地3.0及创作过程文档》。沈阳表示,这篇小说是他通过对话形式提示@硅禅(AI)生成,共经过约66次对话,主要经历了5个非连续时间段的创作,共约3小时左右,形成了约43061个字符,从中复制出5915个字符,最后形成了《机忆之地》3.0版。

记者从上述文档中看到这篇名为《机忆之地》的科幻小说。小说讲述了李晓和他的伙伴——名叫“Neura”的AI在机忆之地寻找记忆的真相的故事。除了文字,文中还有几张AI生成的插图,这几张插图看起来充满了科技感。记者注意到,最终成文的这篇小说不到6000字,而沈阳公布的写作过程却有4万多字,详细记录了这篇科幻小说的形成过程。

专家评价:AI写作令人震撼,也有不足之处

读完这篇AI写作的科幻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主任、著名评论家付如初表示,“阅读体验很神奇”,如果不是事先知晓,不太容易想到这是AI生成的作品。“类型文学的写作,尤其科幻小说的写作,更多时候不太注重语言,更重要的是‘奇思妙想’和场景描绘。从这方面看,我觉得这篇小说做得很好,逻辑自洽。”付如初表示。

对于这篇小说的阅读感受,付如初谈到了一种强烈的“拼贴感”。她说,可以感受到小说每一段的语气是没有变化的,“就跟搭积木似的,这个积木的质地都是一样的。”此外,还有一种感受就是小说的词汇量非常不丰富,句式的表达也非常机械,缺少变化。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作品的“文气”,而在这篇小说中感受不到“气”的流动,可以说是一种“拼图版”的写作。

策划出版多部科幻作品的出版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则认为,《机忆之地》是一篇在当前科幻小说整体水准不高情形下的优秀作品。“这篇小说是AI写成,我觉得非常震撼。”李黎评价这部作品说:“仔细看这部小说会发现其中概念多、概述多、设定多;情感、情绪反应也是设定的、通用的;而个性和细节不多。”他认为这部作品既没有对过往现实的生动再现也没有对未来世界的深入肌理的描述;更多是科幻设定下的感性叙述乃至抒情;这可能也是当下文科生占主导的科幻写作的一个特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